首 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 正文
学术与学会工作专委会调研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2/5/23 16:17:08      发布者:管理员      来自:本站      分享到:

针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转变发展方式、期刊数字出版转型、体制机制创新等实际问题,为及时把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出创新发展对策和措施,31215日,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调研组赴上海、云南开展科技期刊专题调研。调研组组长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专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静海担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学术与学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沈爱民任副组长,调研组成员由学术与学会专门工作委员会有关专家和中科院出版委、中国科学杂志社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协办公厅和学会学术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共11人组成。

调研组围绕提高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核心因素、成功做法和经验、高质量学术期刊办刊环境因素、编委国际化、吸引优秀稿件、阻止稿源外流的关键措施、地方科技期刊如何满足当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突出问题等开展了调研。

在上海调研期间,调研组与21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和地方学会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听取了期刊出版单位的办刊现状和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建议。专家和编辑部代表本着创办有国际影响力期刊的信心和热情,对期刊发展中机制体制、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裴钢院士提出期刊做到世界一流的高度,关键在于体制改革,要以人为本,重视期刊人才、期刊自主权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机制。吴家睿研究员认为成立学会专项基金是保持期刊独立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强调期刊电子化是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重心。代表们一致认为办刊理念要进步,这是当今中国的刊物存在一个最大的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信息大发展大繁荣时代,期刊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机制,依靠专家办刊,形成市场化发行需求,才能始终保持发展进步。

在上海的调研,得到了当地专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研究员和生命科学院信息中心领导参加调研座谈,并发表了许多有益期刊发展的建议。

目前上海地区有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33种、上海市科协所属学会主办科技期刊80种,其中许多是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和品牌期刊。上海集中了一批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英文学术期刊,据2010年度SCI数据显示,我国5种期刊影响因子在4以上,排名第1和第2的分别是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和细胞研究(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3.49.4,分子植物(英文版)影响因子为4.3。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和中国化学(英文版)也是被SCI收录多年的优秀英文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具有显著的国际学术期刊属性,出版单位在坚持国际前沿办刊理念、国际化运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总体来讲,上海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学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调研云南座谈会于314日在昆明召开。云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唐兵,云南省科协副主席牟双江,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沈华等出席会议。云南省科协地方学会和中科院科技期刊主编、负责人共25人参加座谈会。云南省科协所属学会主办科技期刊分属于农业、化工、建筑、医药、电力技术等学科领域,体现了和地方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地域特点和行业依附特征。当地领导和专家在调研座谈中谈到,云南科技期刊对促进当地科技文化事业的繁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全国学会和发达地区科技期刊相比,云南科技期刊更需提高整体办刊水平,提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加强出版能力建设,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增加期刊数量,培育品牌期刊,使期刊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在本次调研中就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强调,第一,期刊必须明确定位,做出特色;第二,办刊人理念要先进;第三,期刊体制机制要不断创新。这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次调研对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期刊创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摘自中国科协网站)

 

 
 

邝老师(会员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郑老师(系统推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戴老师(科技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老师(业务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9:00-18:00(工作日)

客服:
020-87293673

技术支持:
020-87291183

服务时间:
9:00-18:00(工作日)

客服:
gdcie@vip.sina.com